仁爱医院 > 新闻资讯
仁爱动态Kindness dynamic
致风暴边缘的医护人员们:没有一滴水应该被卷入漩涡
作者:“云南仁爱医院” 时间:2019年12月31日

  最近几天,我打算再次暂时关闭自己的朋友圈。之所以这段时间不打算再看朋友圈,是因为朋友圈又一次被鲜血淹没,就像之前的很多很多次一样。很多很多次,是不是感觉似乎可以麻木了呢?是不是感觉似乎可以无视了呢?

周医生

  从来不是。

  每一次看到这些,心理上总会经历一个从震惊无措,到伤心愤怒,再到意冷心灰的过程。直觉告诉我这一切都和自己有关,但很快理智又会告诉我,这是别人的苦痛,我不需要沉溺太深。在直觉和理智拉扯之间,个人很容易就会陷入一团杂糅的情绪中,很长时间难以脱身。

  我一个只看了朋友圈文章的人尚且如此,那么,那些身在现场目睹了种种残忍行径的人们,又会如何呢?

  很遗憾,很多时候,新闻报道或者是纪实文章都不会告诉我们,那些被迫围观暴行的人们,心理上经受了如何的折磨,正如我们从来都不知道,被卷入漩涡的水滴,会流向何处。还好医学注意到了这些人。在1980年,经过退伍军人和各界的努力,根据对于越战军人的研究,美国精神病协会第一次提出了“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”的概念,这一概念随后被纳入了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。

  创伤后应激障碍:

  指在个体暴露于创伤性事件之后,出现的一些异常表现,这是心理创伤对于躯体、认知、情感以及行为所产生的复合影响造成的。它特征是存在关于过去创伤事件的闯入性思维、梦魇以及闪回,会对提示创伤事件的人和事物进行回避,出现过度警觉以及睡眠紊乱的表现。而这些症状会继而引起相当严重的社会、职业以及人际交往的功能障碍。

  说到这里,或许很多人又会把创伤后应激障碍归结到受害者身上,认为只有幸存的受害者才会有这个问题。但事实上,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群并非这么狭隘,即使你并不是那个特定的受害者,在面对这些暴力事件后,也有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。

  在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(DSM-5)中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定义中指出,亲历创伤性事件、亲眼目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创伤性事件或者获悉亲密的家人/朋友身上发生创伤性事件,均可能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。

  因此,我们不难看出,在每一次的伤/杀医事件中,除了杀戮者、死伤者之外,都会有一大批人临于深渊,而这一批人,却往往会被舆论有意无意地忽略。

  以我们医护人员为例,当在朋友圈看到相关的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的时候,几乎等同于亲历了一次现场,或轻或重,我们都不免会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。

  然而我并不会想要告诉家人,我当年每天下班的时候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“今天又是没有医闹的一天”一样,他们也并不会把自己心里的不安和忐忑公之于众——更为无奈的是,即使公之于众,又有谁想去听,想去干预呢?

  还是来看看医学上对这个人群做出了什么样的定义、建议和帮助吧。

  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者可能呈现的症状

  ① 你可能会反复地“看到”或者是“感受”到之前发生过的创伤事件,这一事件很容易使你感觉不安、心绪不宁,或者会出现梦魇。

  ② 你会避免去回想这一创伤事件,会想要尽量避免接触一些可能使自己回想到创伤事件的人或者地点。有一些人还可能会表现出情感麻木,这使得他们难以对之前喜爱的活动积极参与,甚至有些人会因此难以融入周围的世界。

  ③ 你很可能非常容易害怕,非常容易被惊吓。不仅如此,很多人会出现睡眠困难。

  由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存在有时间限制,如果这些症状只持续了3天-1个月,则初步考虑诊断急性应激障碍;但是如果这些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,那么更倾向于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。

 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,并不是只有在创伤发生期间出现的异常,才能诊断急性应激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。很多时候,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会在数年之后才逐渐显现。因此,即使创伤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,当你发现它再次萦绕身边的时候,请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。

  创伤后应激障碍如何治疗

  当医生考虑你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之后,一般来说,会采取以下两种治疗措施,这两种治疗措施相辅相成,用来逐渐缓解你的身心问题:

  ① 认知行为治疗(cognitive-behavioral therapy, CBT):CBT涉及与治疗师面对面谈论你的感受和想法。治疗师会与你一起进行某些可减轻症状的活动。不同类别的治疗师都可以进行CBT,包括心理科医生、精神科医生和社会工作者等。你可以一对一地与治疗师合作以接受CBT,也可在团队治疗中接受CBT。

  ② 药物治疗:医生可使用不同类型的药物来治疗PTSD。你的症状和药物的副作用会决定哪种药物适合你。患者通常会在持续用药数周后开始感到好转。

  为什么我们不能忽视创伤后应激障碍

 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,示弱、表达自己的无助总会让人觉得羞赧,因此很多人即使出现了种种不适症状,也同样选择隐忍。但是,我们需要了解的是,创伤后应激障碍并不仅仅伤害我们的心理,同样会伤害我们的身体。

  几项大型队列研究表明,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心脏代谢疾病(例如心肌梗塞、中风、II型糖尿病和冠心病)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神经退行性疾病均有相关;创伤后应激障碍会影响到下丘脑-垂体-肾上腺(HPA)轴的正常调节,这也会引发慢性的器官损伤。

  因此,当你面对创伤的时候,你的身心健康都在承受损伤,这一损伤并不意味着你“不够坚强”,“钻牛角尖”。正因为我们是脆弱的人类,我们才需要更加爱护自己,我们才需要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愤怒和恐慌,即使我们已经是漩涡中的水滴,我们也一定要努力给自己找到挣脱的方向。

  我知道千难之后尚有万险,我知道崇山之后尚有峻岭,我知道柳暗之后未必就是花明,这一切我都知道。但是我更知道,我们应该照顾自己,疼惜自己,不仅仅为逝者而悲痛,更要珍重尚存于世的自己。惨淡与鲜血需要被正视和铭记,但也请务必看到未来的光,光虽微茫,我们仍要朝之前进,身陷泥泞时便积极寻求帮助,历经险恶后也努力恢复从容,为了逝者而好好活着,也为自己而好好活着。

热点文章HOT ARTICLE
来院路线 仁爱简介 免责声明